在“尼米兹”号航母穿越马六甲海峡,快速驶向北方的背景下,外界惊讶地发现,超过20架美军加油机从多个国内基地集结,正朝东方向飞行。这一举动被广泛解读为美国为以色列空袭伊朗提供进一步支持的信号。 表面上看,以色列似乎并不是特别需要大量的空中加油机支援。然而,随着其反导系统问题日渐严峻,加油机的补充反而成为了缓解危机的重要一环。当前,以色列的反导系统正在力图向大气层外扩展,这背后有两重原因。一方面,在实战环境的推动下,以色列的反导系统的协调性和作战效率有了显著提升,使其能完成更高难度的拦截任务;另一方面,美国派遣的驱逐舰也已抵达该地区,搭载“标准-3”导弹参与拦截,逐渐增强了防御力量。大气层外拦截(100公里以上)相较于大气层内的拦截,具有多重优势。在这一阶段,导弹的电子干扰和诱饵手段几乎失效,且导弹本身在高热辐射下易于被红外探测器发现,从而提升了拦截成功率。 对于以色列来说,其国土面积狭小,因此大幅度外推拦截距离不仅仅可以有效提升拦截的成功率,还能为防御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毕竟,大气层外并不属于任何国家的领空,这让以色列的拦截体系更灵活。自2012年以来,以色列开始发展“箭-3”系统,并与美国合作引入“萨德”和“标准-3”系统,这些武器都具备了大气层外拦截的能力。综合看来,这些系统无论是性能还是覆盖范围,都相当强大。再加上“箭-2”、 “大卫投石索”以及“爱国者”等设备,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反导网络,首日成功拦截伊朗200枚弹道导弹的成效,也证明了这一网络的可靠性。然而,随着胡塞武装零星反击消耗了大量反导弹药,现在以色列的库存开始紧张,反导系统的压力逐渐显现。 美国的“萨德”拦截系统年产能大约为70枚,“标准-3”也大致如此,而以色列与美国联合开发的“箭-3”导弹,生产能力则更加有限。由于以色列的采购资金远不如美国充裕,因此它的导弹储备更加紧张。此外,美国为了保持自己的战略库存,也需要为自家防御保留一部分导弹。更重要的是,这些高端导弹单枚价格超过1200万美元,最新版的“标准-3”甚至超过2000万美元。这使得以色列在面对不断消耗的导弹库存时,既要考虑到拦截效率,也必须面对极高的使用成本。即使以色列愿意支付,有限的资源也让它无法采购到足够的导弹,局势愈发尴尬。 与之相对的是,伊朗出动的许多老旧液体弹道导弹,这些导弹大多数是早期的库存。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突防能力,它们大多数都用在消耗以色列的反导弹药,并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以色列自然明白,这种消耗战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因此抽调F-15机队专门执行打击任务,目标是摧毁伊朗的弹道导弹发射车以及储存弹药的设施。位于德黑兰以南约150公里的库姆市,15日发生了巨大的爆炸,爆炸产生的蘑菇云被认为是以色列摧毁了当地的导弹仓库。与此同时,以色列战机的频繁出动,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限制了伊朗导弹发射的频率,从而减轻了以色列的防御压力。 然而,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超过1500公里的飞行距离对战场监视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即使是以长航程闻名的F-15,也很难长时间维持这种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的KC-46A和KC-135加油机就成为了极为关键的力量。加上以色列自己装备的十多架加油机,这一支庞大的空中加油力量将能够支持数十架F-15持续在伊朗上空作战。凭借这些加油机的支持,伊朗的弹道导弹发射难度无疑会大幅度提升,而伊朗能否调整战术以保持目前的发射频率,仍然难以预料。 不过,高强度的战斗机和加油机的出动同样伴随着不小的风险。以色列的反导系统,经过连续三天的紧张作业,已然浮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故。在内瓦提姆空军基地,一枚防空导弹在升空后意外下坠,正好砸中了附近一座疑似“箭-2”防空阵地,导致后者无法继续工作。同时,另一座“铁穹”防空系统未能及时跟踪上一枚高速飞来的导弹,结果在地面爆炸。这些意外事件也提醒人们,即便是以色列的先进反导系统,在高强度作战下,依旧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确定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