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vip 易游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中心 > 辅材

yy.vip 易游:硅料暴涨之后光伏别的环节能否顺利自律……

来源:yy.vip 易游    发布时间:2025-08-28 06:29:06
详细介绍:

yy易游米乐: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依据和建议。

  自今年7月以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会出现上涨形势,多品种上演了一场价格的“起伏变奏曲”。这背后不仅是供需关系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政策导向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近期华润电力2025年第2批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项目开标,合计采购N型TOPCon双面双玻光伏组件3GW,投标整体均价约0.729元/W,比此前行业自律价格0.692元的价格高出5.35%。

  这次华润电力的组件开标价让市场增加了一些信心,组件正式走出“真涨价”步伐。这或许说明,7月以来的原材料涨价潮已开始倒逼下游涨价,虽然涨幅远低于原材料,但上涨的信号很积极。

  而近期产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硅料价格最高成交价已经来到5.2万元/吨,犀利的涨势背后,我们不禁疑问,光伏别的环节怎么办?

  在经历长时间的价格低迷后,多晶硅价格在7月迎来戏剧性反转。以N型多晶硅料为例,月初其平均价格为34.7元/千克,到了7月底,N型多晶硅料平均价格飙升至43.27元/千克,环比涨幅超20%。

  而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在7月同样表现亮眼,价格一路高歌猛进,月内累计涨幅超50%。

  硅料价格此番大面积上涨,主要源于多晶硅企业一直处在亏损的困境。为摆脱这种局面,企业不得不采取提价措施,再加上“反内卷”等有关政策的出台,也给价格持续上涨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促使企业调整价格策略。

  从市场交易情况去看,新单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据硅业分会统计,上周约6家企业达成新订单,整体成交量环比大幅度增长,成交区间在4.0万元/吨—4.9万元/吨 ,订单价格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

  同时,硅片价格7月以来也呈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7月中旬,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为1.05元/片,环比前一周上涨22.09%。到了7月23日当周,N型单晶硅片成交均价提升至1.10元/片,周环比涨幅约5%。

  硅片价格持续上涨的背后,原材料多晶硅价格的持续上行是首要推力,成本的增加使得硅片厂商不得不提升产品价格。

  从供应端来看,硅片行业部分一线%,市场供应出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收缩。而从需求端分析,下游电池企业在观望一段时间后,陆续开始接受硅片提价订单,采买订单数量有所增加,这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支撑了硅片价格的上涨。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上游硅料和硅片价格的大面积上涨,7月电池片价格呈现出小幅度上涨态势。以华东地区电池片(单晶型:G12)为例,7月初其平均价格为0.275元/瓦。

  到了7月底,平均价格为0.26元/瓦,环比出现5.45%的下跌。但从局部来看,如InfoLink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7月23日当周,TOPCon电池片周涨幅约3.8% - 8%。

  事实上,电池片价格持续上涨面临诸多阻碍。一方面,前期电池片库存处于高位,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较大压力,部分企业为缓解仓库存储上的压力甚至选择减产。

  另一方面,虽然上游涨价信号不断向下游传递,但在实际市场交易中,电池片报价上调后缺乏实际成交的有力支撑。不过,随着政策驱动市场情绪好转,电池片价格有望回升至成本线

  除此之外,7月光伏组件价格整体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但价格传导至终端的过程困难重重。从报价来看,部分一线分钱左右,分布式项目组件价格有抬升趋势,预计8月新单交付时每瓦价格可能会有所提升。

  TOPCon组件集中式项目发货价格约在0.62 /W-0.68元/W,其中低价区间受市场波动影响小幅抬升;HJT组件价格整体区间为0.65-0.75元/W,暂时保持稳定;BC组件价格稳中有升,整体区间为0.67-0.79元/W,高功率BC组件价格有所上涨。

  而近期华润电力的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3GW的N型TOPCon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其投标整体均价约0.729元/W,比7月的报价上限还高出超5%,

  事实上,组件端对成本变化极为敏感,且当前面临需求压力。在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以及终端电站对价格接受度有限的情况下,上游成本的上升很难快速向下游传导。

  然而,工信部等六部委在8月19日召开的光伏产业高规格座谈会已经明确了组件价格未来的走势。其中在遏制低价无序竞争方面,会议指出,要健全价格监测和产品定价机制,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虚假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

  由此可见,未来组件厂商靠低价竞争将存在一定的违规风险。而目前依据市场上的组件价格判断,大多数企业都在低于成本价销售。

  多晶硅价格需要在5-6万/吨才能勉强实现全行业扭亏,若想长期保持盈利,多晶硅价格或将维持在7-8万/吨。

  事实上,由于硅料企业整体数量不多,市场上总共就十几家,其中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只有5-6家,因此硅料价格的自律,以及不低于成本价销售是非常容易实现的。

  但是对于硅片和电池片来说,价格的自律性相对较弱,想保证全行业实现不亏本销售较为困难。因为这里既有专业化企业,又有一体化企业。

  如果硅片价格持续上涨至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且远高于固定成本的时候,部分一体化企业就会优先启动其自身产能。

  而针对组件价格能否持续跟涨,这也是很难预判的。毕竟有很多组件都是出口到海外的,其价格不受或者很难受到国内有效监管。同时,组件的下游客户比较分散,且每家厂商成本差异比较大,很难形成统一的认识。

  对于专业化组件企业而言,其基本都是轻资产经营,所有材料都是直接从上游采购,如果上游企业存在亏本销售,则这类组件企业往往成本比一体化企业要低。

  而一体化组件企业则受制于重资产经营,其上游材料很多都是自产,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或将导致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高于专业化企业。如果规定不低于成本价销售,是否意味着专业化小组件企业的价格上的优势愈加明显?从而给品牌和研发实力更强的一体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来竞争压力?